“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向复兴之路。”为此出台的美国外交政策是
A.加入欧共体 | B.推出马歇尔计划 | C.提出杜鲁门主义 | D.建立北约 |
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年)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知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批判的是()
A.隋唐的科举制 | B.雅典的民主制 |
C.罗马的法律制度 | D.欧美的代议制度 |
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在《使西纪程》中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靠圣人治国的情况不是代代都有的 |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 |
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
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
A.相权进一步削弱 |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
C.众相制初步确立 |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 |
隋唐创建科举制度之后的千余年之中,有关该制度的存废之争曾多次发生,如唐代的“府学之争”;宋经术与文学之争;王安石变革考试内容,改诗赋为经文;明太祖朱元璋罢停科举等。科举制“存废之争”的实质是()
A.君主专制是否加强 | B.对科举制利与弊的思考 |
C.文化学术自由讨论 | D.民主权利能否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