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有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伦敦大街上到处可见林立的电线杆 |
B.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
C.为了赶时间,大商人往往乘坐飞机去谈生意 |
D.周末不少年轻情侣结伴去电影院看电影 |
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A.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
B.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
C.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 |
D.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科学技术 |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B.李贽笔下的孔子 |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翻译外国书籍 |
B.提出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
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
D.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