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城市的发展,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
—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4)材料三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世纪早期这段畀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共同历史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丁哪些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郑观应主张“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张謇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国人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较赔款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材料三】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四】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并吸引了不少工人群众参加其活动。1846年,国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谷物法》,…… 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更大发展。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两段引文所体现的不同经济思想,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反对专制,追求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社会的进步,但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专制独裁曾占据着统治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政治逐渐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据此回答:
情景一:中国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材料一: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宫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1)材料一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有人认为这一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请你结合图二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时期,统治者不断加强专制统治。结合宋、明、清三个朝代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说明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情景二:雅典民主
材料二:伯利克里讲到:“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物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利克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3)材料中的“全体人民”指哪些人?雅典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民主制的正常运作?雅典这种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材料三: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 口总数 |
雅典公 民总数 |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
表决形式 |
审判程序 |
罪名 |
||
陪审员 |
审判员 |
产生方式 |
|||||
约40万 |
约4.2万 |
6,000 |
501 |
抽签 |
举手 |
一审制 |
渎神和蛊惑青年 |
(4)据材料三,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问题:
(1)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过程,请按示例完成表格。
(2)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央与地方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3)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各朝统治者对地方管理也各有创新。请分别列举西汉、元、清三代在地方管理中的创新之处。
(4)请对我国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作出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