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家财政,应做到“生财有道,据财有度,用财有效”。据此回答问题“生财”之根本在于( )
A.调整分配政策 | B.强化税收管理 |
C.增发国家债券 | D.发展社会经济 |
“聚财”制度在于( )
A.财政收入应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 |
B.财政收入应高于国民收入的增幅 |
C.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企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 |
D.避免国家财政赤字的出现 |
“用财”之效益在于( )
A.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
B.决定政府活动的性质和宗旨 |
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
D.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 |
经济学中著名的“丰收悖论”是这样描述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如果某一农场主获得丰收,他的农场收入会增加;如果所有农场主都丰收的话,则他们的农场收入都会下降。“丰收悖论”反映了()
A.总收入和总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
B.需求弹性小的农产品严重供过于求,卖者处于不利地位 |
C.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
D.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劳动效率与劳动收益成反比 |
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9月20日盘前授权银行间外汇市场公布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5170元,上一交易日为6.5266元。这种现象表明()
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
②美元兑人民币升值
③从国外进口的产品价格会下跌,我国企业的生存空间会受到挤压
④会使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外汇收入增加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2013年某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小时,其价值用货币表示为60元,假设2014年该生产领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同时国家多发行货币10%,其他条件不变,则此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50元 | B.55元 | C.60元 | D.66元 |
对下图漫画《角度有时候比距离更重要》的哲学解读,正确的是()
A.真理有其适用条件,包含着谬误成分 |
B.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防止短视行为 |
C.坚持辩证否定,能在创新中走得更远 |
D.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有不同的认识 |
2014 年 12 月 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关于“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新常态”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人民认识和改造
③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矛盾具有特殊性
④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