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历朝重视农业生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实践中明确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智慧  在我国农耕文明史上,集中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生产工具的重要发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
(1)请列举两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
帝王之道  "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2)请说出唐太宗的这一治国思想在农业政策上的具体体现及其影响。
探索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是1949-1989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拆线图。
(3)说出引起A点(注:1959年)前后粮食产量变化的历史事件,分析引起B点之后粮食产量变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问答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维护国家统一,反抗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5年9月9日,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中国战区受降签字仪式在此举行。上午8点50分,日军受降代表冈村宁次等7人分别从3辆汽车下来,跟在中方人员后面,"手里拿着帽子,低着头走路,垂头丧气的样子。他们不可能再趾高气扬,不可能了。"
--摘自《我的抗战Ⅱ》解说词
材料三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1日在香格里拉对话会发表题为《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亚太美好未来》的主题演讲。王冠中说,中国从未以武力威胁过任何国家,从未主动挑起事端,也绝不接受他国打着"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号挑事闹事。
--摘自2014年6月2日《广西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一是哪一战役之后的结果?与图二相关的民族英雄是谁?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冈村宁次为什么"不可能再趾高气扬"?这对中国而言有何意义?
(3)近年来,少数国家肆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权益。根据材料三,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请你参加以"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和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1)图一这种蒸汽机是由谁改进而来的?它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2)请写出与图二这一成果属于同一次工业革命的两项重大发明:
(3)图三里的"?"处应填上哪一科技成果?这一科技成果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4)通过对三次科技革命的探究,你有何感悟?

改革开放以来,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梦】
(1)中国共产党在哪次重要会议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安徽风阳小岗村在探索农村改革道路中,首先采取的改革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分别是什么?
【开放梦】
(3)在我国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中,后来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哪一个?我国于哪一年在上海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统一梦】
(4)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在这一构想的指引下,已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献计策】
(5)为加快实现富民强国和祖国统一的伟大梦想,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由较为开明的清朝官员组成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材料二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下图是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某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一幅漫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自救运动"是指哪一运动?材料二中"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请写出材料三提到的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阵地和李大钊颂扬十月革命的一篇论文名称。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三次运动或革命的各自影响。
(4)上述三则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仁人志士的什么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材料三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描述了汉唐时期出现的三个盛世景象。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2)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有哪些?根据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
(3)汉唐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