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段时间以来,城市拆迁引发的大量的社会矛盾、冲突和群众性事件日益增多。2011年1月21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向社会公布。这部“新拆迁条例”的草案于2010年1月29日和12月15日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条例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于各方关心的拆迁补偿、公共利益的界定、征收程序、强制搬迁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新拆迁条例”的呼之而出体现了如下哲理

A.“新拆迁条例”是在城市拆迁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完成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新拆迁条例”的出台
①体现政府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②有助于政府合理、合法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
③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和决策权,有利于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④有助于根除个别地方政府在拆迁中的“错位”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体现了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
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
④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公祭开始,全场高唱国歌,随后,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举行这一纪念日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慎终追远,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

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