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大规模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1N1侵入机体后,仅有少数H1N1刺激T细胞就可以形成浆细胞 |
| B.效应 T 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H1N1入侵的靶细胞 |
| C.患者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H1N1病毒 |
| D.被H1N1感染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H1N1病毒 |
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
|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D点 |
| C.甲图中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存该器官的浓度 |
| 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的产生 |
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使用相关试剂的情况如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甲 |
乙 |
丙 |
丁 |
|
| 丙酮 |
- |
+ |
+ |
+ |
| 水 |
+ |
- |
- |
- |
| CaCO3 |
+ |
+ |
- |
+ |
| SiO2 |
+ |
+ |
+ |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如图所示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 B.曲线BC段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中出现无氧呼吸 |
| C.乙醇含量过高是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
| D.T1~T2时间段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
关于细胞中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TP在活细胞中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 |
| B.虽是直接能源物质,但活细胞中的ATP含量却很少 |
| C.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
| D.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
下图甲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m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可能是麦芽糖但不可能是蔗糖 |
| B.在该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min内可被完全分解 |
| 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 |
| 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