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表示某DNA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④ 依次表示T、G、A、C
B.当DNA复制时,解旋酶可断开⑤
C.如果该片段复制两次,则至少需游离的⑥共6个
D.内部的碱基对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 |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
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
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
下图是闰绍细胞(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参与调节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抑制自身的活动 |
B.闰绍细胞兴奋时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 |
C.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
D.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
C.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
D.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