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熟,并无涩味”,这是宋朝苏轼《植物粗谈·果品》中记录的一种方法。此文中“气”及其功能是
| A.“气”指的是CO2,作用是使柿成熟 |
| B.“气”指的是赤霉素,作用是去除柿的涩味 |
| C.“气”指的是乙烯,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
| D.“气”指的是生长素,作用是促使子房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
若将酵母菌的线粒体DNA进行诱变,使其线粒体DNA不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再将此突变的酵母菌接种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上培养,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因为子代中没有线粒体,所以无菌落形成 |
| B.酵母菌仍能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以有小菌落形成 |
| C.因为线粒体DNA对真核细胞不重要,所以有正常大小的菌落形成 |
| D.因为酵母菌对糖类的彻底氧化分解可不依赖线粒体,所以有正常大小的菌落形成 |
为研究培养基成分对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为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培养的影响,科学家完成下表所示的实验,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原生质体存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纤维二糖有助于愈伤组织形成 |
| B.纤维二糖降低了细胞分化能力 |
| C.实验中所用的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需要严格灭菌 |
| D.培养基还需要添加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
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项
| 成分 |
蛋白胨 |
葡萄糖 |
K2HPO4 |
伊红 |
美蓝 |
蒸馏水 |
琼脂 |
| 含量 |
10g |
10g |
2g |
0.4g |
0.065g |
1000mL |
20g |
①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②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属于氮源的物质是蛋白胨
③该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提供特殊营养物质
④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和消毒后就可以接种使用
⑤该培养基可以用于培养HIV病毒
⑥该培养基可以用于大肠杆菌的鉴定,其菌落出现黑色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如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乙是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 |
| B.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通气并保持原有温度 |
| C.图乙中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曲线是③ |
| D.中期可以闻到酒香,说明进行了酒精发酵 |
下图是某生物研究小组在“探究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两组实验数据(图中O、M、N、P代表相应发酵时间)。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M点前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 |
| B.终止发酵时间应选择在P点时 |
| C.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繁殖 |
| D.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