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爆破成功,结束了墨脱县是我国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县的历史。
图是墨脱及周边地区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隧道爆破成功当日 ( )
| A.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 |
| B.墨脱段河流封冻 |
| C.墨脱约5:30(地方时)日出 |
| D.扎木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墨脱 |
有关该地区地理事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地质条件复杂,修筑公路难度大 |
| B.受高山阻挡,不能参与海陆间循环 |
| C.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
| D.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迎风坡,降水丰沛 |
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000人 | B.10000人 |
| C.4500~6000人 | D.4500人 |
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
| 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
| 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
| 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
关于中国人口迁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的人口迁移 |
| B.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引起的 |
| C.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人口迁移规模大、频率高 |
| D.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为人口迁入地区的是
| A.欧洲、南美洲 | B.西欧、西亚 |
| C.北美洲、大洋洲 | D.东南亚 |
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
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③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④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