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用大肠杆菌进行诱变实验,获得两个营养缺陷型菌株,菌株A不能合成甲硫氨酸和生物素,菌株B不能合成苏氨酸和亮氨酸,将这两种菌株混合在缺少这四种营养素的培养基上,出现了能够生长繁殖的大肠杆菌,由此推断这两种菌株间实现了基因交流。现代遗传学研究发现,细菌间的基因交流与F因子有关,F因子是一种质粒,含有F因子的大肠杆菌(F+)是基因的供体,不含有F因子的大肠杆菌(F-)是基因受体, F+大肠杆菌表面有一种称为性菌毛的毛状
突起,与F-大肠杆菌接触时形成接合管,基因交
流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获得两个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原理是 ▲ ,两个菌株混合,在缺少相应的四种营养素的培养基上出现能生长繁殖的新菌株,这种变异属于 ▲ 。
(2)遗传学家将含有F因子
的基因供体称为父本,不含有F因子的基因受体称为母本,细菌间的这种基因交流行为称为有性生殖,这种遗传现象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 ,理由是 ▲ 。
(3)F因子在细胞中以游离或整合到拟核DNA中两种状态存在,F因子能够整合到拟核DNA中的原理是 ▲ 。
(4)F因子的单链进入F-细菌,F-细菌变成F+细菌的原因是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精子遇到卵子便可完成受精 |
| B.排除成熟卵子的过程即为排卵 |
| C.卵子发生过程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中完成的 |
| D.卵子形成时的分裂过程均在卵巢内完成 |
在受精作用过程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 A.同类生物的精卵相互识别 | B.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 |
| C.卵细胞膜增厚形成受精卵膜 | D.雌、雄原核互相融合 |
卵子的成熟部位和受精部位分别是()
| A.卵巢、卵巢 | B.卵巢、输卵管 |
| C.输卵管、输卵管 | D.输卵管、子宫 |
下列对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精子细胞中的细胞核变为精子头的主要部分 |
| B.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 |
| C.线粒体聚集在精子的尾基部形成线粒体鞘 |
| D.细胞内的其他物质浓缩为球状的原生质滴,线粒体在原生质滴中 |
1987年,美国科学家将萤火虫的荧光基因转入烟草细胞,并获得高水平表达,长成的植物通体光亮,堪称自然界的奇迹,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①萤火虫与烟草的DNA结构基本相同②萤火虫与烟草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③转基因烟草体内合成了荧光素④萤火虫和烟草合成蛋白质的方式基本相同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