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见下图),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 
17世纪中叶法国宫廷男装 19世纪欧洲男装
①无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 ②服装设计适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③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两极分化 ④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
|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
|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
|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
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D.新经济体制 |
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
|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
|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 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政府的作用 |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
| C.人民的努力 | D.资产阶级的改革 |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指出“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说明《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是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
①对社会性质的界定②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③关于国家主权所属的规定④制定背景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