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唐太宗曰:“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见贤则欲置诸怀,见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责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三 300年前,我国曾经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840年西方的工业经济的产物——坚船利炮打垮了中国小农经济大刀长矛,其实直到1860年中国和印度还分居世界工业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秦王赢政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2)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成今日之功”的原因。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的原因。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
诗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⑴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诗二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⑵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诗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⑶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诗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⑷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⑴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⑵据材料一、二,说明两种政治制度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在本质上有何不同?
材料三 19世纪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构示意图
⑶据材料三,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英两国国家元首最大的不同点和英、法两国国家权力中心最主要的相同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 ……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三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向西方学习的主要观点。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反映了向西方学习的重点内容是什么?近代中国哪一运动将该思想付诸了实践?
(3)材料三中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体现了近代中国哪一阶级的政治主张?
(4)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是指什么?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世界政治文明是五彩缤纷的,它们的差异,正是文明多样性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三幅国家中央行政管理体制图
图1秦朝三公九卿制图2古希腊的雅典图3美国
材料二“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材料三“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它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的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四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五2010年4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布拉格签署了两国核裁军新条约。
奥巴马(左)与梅德韦杰夫(右)在签署仪式上
材料六沃尔特·白芝浩(1826—1877)认为,历经数个世纪发展的英国宪政到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除非将它分成“尊严的部分”和“效率的部分”,否则人们根本无法理解它。……在比较英美两国政制中“最高权威机构”的区别时,他指出,美国的最高权威机构不是单一的,而英国是单一的。
——夏彦才:《白芝浩和他的<英国宪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秦朝与雅典政治体制有何显著区别?从经济角度分析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是一份在中国最早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文件,这一文件是什么?这一文件规定中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与材料一的秦朝政治体制有何相似性和本质区别?
(2)根据材料三概括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优势? (答出至少3点,3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4)阅读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奥巴马签订的条约在美国是否立即生效,为什么?
(5)结合材料一图3和所学知识,理解材料六观点“美国最高权威机构不是单一的,而英国是单一的。”
(共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请问(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的职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