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各题。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 B.光照 | C.土壤 | D.热量 |
垂直地带性显著的地区通常
| A.绝对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 | B.相对高度大而绝对高度小 |
| C.纬度低,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均大 | D.纬度高,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均大 |
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B.沿纬度变化方向的地域分异 |
| C.由赤道向两极的 地域分异 | D.垂直地域的分异 |
如图为我国某年立秋时的日历图。据此回答题: 
有关此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并向南移动 |
| 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并向南移动 |
| C.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并向南移动 |
| D.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并向北移动 |
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图示日期昼长最接近的是
| A.10月1日 | B.5月4日 | C.6月22日 | D.2月15日 |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题:
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 B.荡秋千,踏青插柳 | C.放鞭炮,守岁迎春 | D.逛灯会,欢度元宵 |
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
|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据此回答题: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①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
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木星相邻 ④不属于河外星系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太阳辐射能密切相关的是
①大气环流 ②石油、天然气资源 ③火山爆发 ④地壳运动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可能适合孕育生命。据此回答题: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应该主要包括
①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 ③无大气 ④宇宙环境安全、稳定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地球上的大气层适于生物的呼吸,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 A.日照条件稳定 | B.日地距离适中 | C.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 D.有原始海洋 |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十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回答小题。
程环境度问题 地区 |
甲 |
乙 |
丙 |
丁 |
| 广东 |
+ + |
+ |
+ + |
+ + + + |
| 四川 |
+ + + |
+ |
+ |
+ + + |
| 新疆 |
+ |
+ + + |
+ + + + |
|
| 山西 |
+ + + + |
+ + + |
++ |
+ |
甲和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土地荒漠化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寒潮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
| A.改进种植制度 |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
| C.退耕还牧 | 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