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1-12日,代表全球最重要国家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在韩国首尔聚会,举行第五次首脑峰会。读图a和图b,回答各题。

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Km2,在比例尺1︰10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 A.2cm2 | B.20cm2 | C.200cm2 | D.2×1015cm2 |
图b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有:①比例尺变为1:2000000;②每点代表2000人;③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A.一项 | B.二项 | C.三项 | D.四项 |
图a中哪处海岸可能遭受全球变暖的危害最严重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读右图,完成24~27题。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地形、水源 | B.水源、气温 |
| C.水源、地形 | D.土壤、地形 |
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
| A.太阳能、生物能 | B.风能、石油 |
| C.太阳能、地热能 | D.地热能、天然气 |
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
| C.纬度低、海拔高 |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
图中④处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
| A.河谷农业 ——青稞 | B.绿洲农业——棉花 |
| C.草原畜牧业—— 细毛羊 | D.山地畜牧业——滩羊 |
下图为我国某一区域简图,据此完成22~23题。
图中M省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适合发展的特色经济有
①化学工业②钢铁工业③全国物流中心
④能源基地⑤旅游产业⑥技术研发中心
| A.②④⑤⑥ | B.①②④⑤ |
| C.①②⑤⑥ | D.②③④⑤ |
图中山峰是我国一名山,它是
| A.五台山 | B.普陀山 |
| C.九华山 | D.峨眉山 |
下图为东北地区农产品产量占全国的比例示意图,据此完成19—21题。
a、b、c、d四条曲线所代表的含义依次是
| A.大豆 水稻 小麦 玉米 | B.玉米 水稻 小麦 大豆 |
| C.水稻 大豆 玉米 小麦 | D.小麦 大豆 玉米 水稻 |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商品率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 A.光热条件好 | B.人均耕地广 | C.土壤肥沃 | D.交通便利 |
a作物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土地开阔平坦、肥沃 | 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
| 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 |
| D.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多 |
内蒙古自治区黄河防凌前线指挥部在三盛公拦河闸实施历史上首次分凌(水),以减轻黄河内蒙古段防凌压力。下图中甲为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
黄河凌汛易发生的河段及时间是
| A.上游和中游各一部分冬季 | B.中游和下游各一部分初冬、初春 |
| C.下游的一部分春季 | D.上游和下游各一部分初冬、初春 |
三盛公水利枢纽位于
| A.第一、二阶梯交界处 | B.暖温带 |
| C.东部季风区 | D.半湿润地区 |
读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表以及土地利用现状扇形图,回答14—16题。
| 地貌类型 |
占土地面积比例 |
海拔 |
粮食作物 |
| 平原 |
20% |
<200m |
水稻 |
| 丘陵 |
63% |
200~500m |
水稻、冬小麦 |
| 中、低山 |
15% |
500~3000m |
春小麦、马铃薯 |
| 高山 |
2% |
>3000m |
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东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西南地区 | D.东南地区 |
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其主要原因是
①开垦历史悠久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
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④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影响该地区粮食作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 B.土壤 | C.光照 | D.农业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