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下面是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模式。回答各题。
模式一:小商品经营 → 个体私营企业 → 工业化 → 城市化
模式二:大城市扩散 → 乡镇企业发展 → 工业化 → 城市化
模式三:沿边开放 → 边贸发展 → 城市化
模式四:森林、矿产资源开发 →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 → 工业化 → 城市化四种模式中,以政策为动力推进城市化的是
A.模式一 | B.模式二 | C.模式三 | D.模式四 |
下列地区中符合模式四的是
A.苏南地区 | B.浙江温州 | C.云南德宏 | D.东北地区 |
下图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题。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的
A.④②③ | B.④⑤② |
C.③②① | D.①③⑤ |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的类型是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④⑤ |
蓝色农业是以海洋水生生物和浮游生物为资源进行加工利用的海洋农业。彩色农业是指未来的农业将随着基因工程等技术应用而呈现多彩的局面,如棉花纤维不再是白色,玉米籽粒不再只是黄色或白色等。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种植中不使用化肥和杀虫剂等合成化学制品的农业。白色农业亦即微生物农业,它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开发微生物资源的工程农业。根据以上资料,回答3题。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过量,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应大力推广
A.白色农业 | B.绿色农业 | C.彩色农业 | D.蓝色农业 |
白色农业是在工厂化条件下生产的,原料虽丰富,但分布是有选择性的,其布局应
A.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
B.接近光热充足、地势平坦的地区 |
C.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 |
D.接近土地贫瘠、缺粮严重的地区 |
有关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只要进行农业生产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 |
B.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 |
C.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
D.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
下图为我国某地部分出口工业品比重变化示意图(内环表示1998年,外环表示2006年)。回答2题。与1998年相比,2006年该地出口工业品
A.原料指向型比重上升 |
B.劳动密集型比重下降 |
C.市场指向型比重上升 |
D.技术密集型比重下降 |
工业品出口比重的变化,有利于该地
A.矿产资源开发 |
B.缓解人口老龄化 |
C.产业结构升级 |
D.缓解就业压力 |
2011年1月洞庭湖水位下降,大面积湖底出露,由于采砂、网箱养殖、环境污染,长江江豚生存环境愈来愈加恶劣,有灭绝的趋势。完成2题。洞庭湖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①供水航运
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
③土地后备资源
④维持生物多样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①泥沙淤积 ②蒸发加强
③围湖造田 ④降水减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随着城市的发展,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 B.鱼塘 |
C.果园 | D.菜地花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