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某校高三同学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网上讨论。
【幸福蓝图】
网友[郑华淦]认为, 十七届五中全会关注民生,“十二五规划”描绘人民幸福蓝图。
网友[忘情水]认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人民的期待,让全体公民分享发展的成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网友[天山夏雪]认为,“十二五规划”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意义重大。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就实现“两个同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发表你的看法。
【智慧蓝图】
网友[文海]认为,五中全会关于未来五年文化建设的论述言简意赅,蕴含深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功能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展现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
网友[白峰]认为,文化是发展的增长极,文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
网友[林伟]认为,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经济活。特别是现在经济的发展,包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缺少文化含量是断然不行的。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的理解。
【科学蓝图】
网友[中国涵之]认为,我一直关注《人民网》的动态,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上献言,内容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网友[最强90后]认为,互联网日益成为社情民意中最活跃的部分。但因其形象的虚拟,客观上存在内容的虚化,少数网友会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论,甚至是指责和埋怨。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建立网络平台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必要性,并就公民如何正确利用这种参与形式提出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电视台关于校训的系列报道——“校训是什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很多网民纷纷晒出自己母校的校训,在考校中溯源,在品鉴中感慨。比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出自《易经》,东南大学“止于至善”的校训出自《大学》,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恩明辨笃行”的校训源于《中庸》,香港中文大学“博文约礼”的校训则出自《论语》。可见,校训就是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和弘扬,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凝练表达,既沉淀着长期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又标注着鲜明的时代气质。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校训影响着他做人做事的态度,影响他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在今天,校训传递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挖掘校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蕴正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恪守校训,实践校训,对于学生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取得进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结合材料,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分析挖掘校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知识,分析恪守校训,实践校训,对于学生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取得进步成长的重要作用。
(3)某学校要求各班级召开重温校训的主题班会,请拟定两条主题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8-15个字以内。注意不可写出校训的具体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和谐社会、公平优先、效率兼顾。根据《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改革后,央企负责人薪酬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其薪酬水平将不超过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7到8倍,薪酬差由12倍降至7到8倍。这样的薪酬结构,进一步缩小了普通职工与企业高管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又考虑到了对企业负责人的激励。
(1)结合材料一,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分析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企业制度不完善,产权关系界定不明,政企政资还没有真正分开;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体制落后,薪酬和职务消费过高;“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还不够,群众意见强烈。
注:“三项制度”改革是指正在推进中的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和工资分配的制度改革。
(2)运用相关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2015年6月,在中欧建交40周年之际,李克强总理出访欧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克强此次访欧,除了签署贸易协议外,全程重点推介国际产能合作,得到多方积极回应。除了将中欧领导人会晤的主要议题定为“国际产能合作”计划与容克计划(“容克计划”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2014年11月上任时提出的巨额投资计划,旨在振兴国内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对接外,在比利时、法国、世界经合组织,李克强也多次解释、倡议“国际产能合作”。李克强说,“国际产能合作”对接欧洲将实现“三赢”。
材料二:李克强表示,中欧建交40年来,双方关系持续发展,双边、地区和国际层面合作日益深化,互信不断增强。中欧发展理念相通,人文交往相亲,应顺势而为,携手共进,勇于超越,努力开拓中欧关系新局面。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在国际产能合作中我国企业应如何实现互利共赢。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积极开拓中欧关系新局面的政治学依据。

(1 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新年伊始,为了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M市召开了由经济类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组成的座谈会。汇集各方意见后,该市决定采取以下措施:扩大绿色节能和低碳产品应用,推进“互联网+”向更多行业拓展,形成新增长点;增加财政支出,对小微企业实施税优惠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动机械、纺织、轻工、汽车等领域加速折旧,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改投资的支持力度。根据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上半年,该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预期目标。
(1)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相关知识,分析该市举行座谈会征求意见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市是如何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随着经济发展,竞争的需求从国内变为国外,要求国际化企业在资源、规模上达到一定级别,才能获得话语权的提升。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央企作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其经营状况、红利上缴比例及使用情况备受社会关注。

我国央企上缴红利的具体比例及使用情况(截止2013年底)

注:按国际惯例,上市公司股东分红比例为税后可分配利润30%到40%间,国有资本向国家上缴盈利普遍高于这个水平。
(1)指出材料一图、表分别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确立了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强调“引进非国有资本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还原国有企业作为真正市场经济主体的固有本色。此轮国企改革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重要抓手,将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放大功能,实现保值增值,提高国企竞争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如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