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之间的关系。对下列图示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甲L点时,叶绿体中ADP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 |
B.图乙中由纵轴、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表示无氧呼吸生成的CO2总量 |
C.影响图甲中曲线上的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 |
D.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O2浓度应调节到图乙中N点对应的浓度 |
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
A.②④![]()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③④ |
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
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
B.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 |
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 |
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
C.突触包括突触小体、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