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据此回答问题。我们发展文化就要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
①传统文艺的继承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③传统思想的继承 ④传统习俗的继承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特点是
A.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性 | B.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 |
C.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 D.具有区域性和实践性 |
在2010年清华大学上海自主招生面试中,有一道“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的题目出现在此次招生的个人面试试题中。若是你认为老子和孔子不会打架,则你的论据是 ( )
A.中华文化百家争鸣,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 B.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不会和老子产生冲突 |
C.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不会和孔子一般见识 | D.因为百家争鸣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针 |
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多年来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他在其公司网站上称将捐出全部50多亿元人民币财产。陈光标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的价值就在于满足他人的需要 |
B.物质贡献是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唯—标准 |
C.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
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要求我们学会“危”中求“机”,转“危”为“机”,这体现了
A.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B.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C.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D.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 |
毛泽东说:“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物质是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
B.物质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总和 |
C.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
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沪杭高铁开通,从杭州火车站到上海虹桥车站,大约41分钟时间,上海杭州两座城市从此进入了“同城时代”。这表明
A.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
B.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对事物的联系也是无所不能的 |
C.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
D.联系是多样的,但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