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
生物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速率下降 |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
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代表试管,①~⑦代表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
a |
b |
c |
d |
|
① |
淀粉溶液 2ml |
蔗糖溶液 2ml |
唾液淀粉酶溶液2ml |
唾液淀粉 酶溶液2ml |
② |
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 |
|||
③ |
将c倒入a,将d倒入b |
|||
④ |
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 |
|||
⑤ |
加入斐林试剂溶液2ml |
|||
⑥ |
37℃恒温水浴 |
|||
⑦ |
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
A.淀粉酶的用量属于自变量
B.②和④会影响酶的活性
C.②﹑④和⑥的温度设置错误
D.④和⑤的顺序无误
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a和b)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纤维表面(如图),给该神经纤维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变化。下列对两电极电位高低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记录仪指针第一次偏转时,a点的电位高于b点
②兴奋从a点传导到b点的方式是局部电流
③记录仪指针第二次偏转时,b点的电位高于a点
④b点兴奋时Na+外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当人们参加体力劳动并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1年5月丹阳一户瓜农种植的几十亩西瓜莫名“爆炸”的消息传出,将西瓜膨大剂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西瓜膨大剂是由日本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作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从其功能推断应该属于生长素的一种 |
B.过量使用西瓜膨大剂,其残留部分很可能造成青少年摄入过量激素从而导致发育过快 |
C.将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涂在二倍体西瓜未受粉的子房壁上,可能得到无子西瓜 |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子房壁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