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的众多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讲解低碳环保知识,“手机电池充电后要及时拔下插头;尽量步行、多骑自行车、少乘车出行;尽量使用节能空调、节能冰箱”,以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
①环保意识对治理环境污染起决定作用
②意识对人的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④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近年,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新媒体的出现,逐渐打破了以电视、报纸和户外为主体的文化传播格局,转向电视、互联网、报纸、户外并存的新格局。这说明
A.文化传播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 | B.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
C.新传媒出现是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 | D.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最常见的手段 |
2013年6月22日下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审议,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该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是因为它
①蕴涵着民族文化的魅力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A.①③ | B.①② | C.①④ | D.②④ |
近来,一篇名为《老外吐槽娶中国老婆的下场》的博文非常红,该文以美国丈夫的经历描述了娶中国太太的痛苦下场。其中包括“逼着孩子学习,不把自己的孩子当人”,“鸡爪子、猪耳朵等啥都敢吃”。一位中国人写了博文《谁说娶中国老婆很痛苦》对此逐条批驳。他认为,为孩子前途着想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虽然下手“狠”但恰恰体现了奉献精神,啥都敢吃意味着会烧菜不挑食。产生这种差异的文化原因是
A.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文化素养也不同 |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洋插队、新能源、电子污染、北漂、贪腐”等词语3000个,真实记录了当代的社会生活。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②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3年9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圣彼得堡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说,总理女士是物理学博士,我由“牛顿力学三定律”联想到如何更好推动中德关系发展,一是牢牢把握中德合作的“惯性”,二是通过深化务实合作提升中德关系的“加速度”,三是减少两国关系发展的“反作用力”。下列有利于减少中德关系“反作用力”的是
①巩固中德战略同盟,努力消除双方利益分歧
②双方要着眼共同利益,求大同、存小异
③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主导世界格局变化
④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现互利共赢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