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最突出的是
| A.掌握政权的人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 |
| B.不少垄断资本家由旧式特权商人脱胎而来 |
| C.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
| D.天皇是国家元首兼国家最高统帅,拥有专制权力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难以抵挡西方经济入侵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公开与外国侵略者勾结 | B.大量战争赔款使清政府财政困难 |
| C.低关税及外国工业品的优势 | D.中国人开始接受外国商品 |
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
| 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
| C.经济全球化 | D.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 |
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的主要著作《国富论》成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圣经”。主要是因为该书
| A.要求政府开始干预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
| B.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
| C.要求政府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工业资本主义 |
| D.要求资产阶级在更加广泛的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 |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 B.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 C.工厂纪律严格 | D.贫富差距缩小 |
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 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
| C.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 D.“海上马车夫”的造船技术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