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
A.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核区的DNA | B.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质粒DNA |
C.普通棉的突变基因 | D.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 |
若甲代表大气中的SO2;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甲、乙、丙、丁在硫循环中的关系是图中的()
![]() |
|||||
![]() |
|||||
|
|||||
下图表示除分解者外有5个物种(U、V、W、X、Y)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表描述正确的是()
生产者 |
草食动物 |
杂食动物 |
肉食动物 |
|
A |
U |
V |
W |
X、Y |
B |
U |
Y |
X |
W、V |
C |
V |
U |
W |
X、Y |
D |
V |
U |
Y |
W、X |
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纯合显性和隐性个体同行种植;另将玉米一对相对性状纯合显性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则隐性纯合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可能出现的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个体 |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个体 |
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
某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高度近视的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双亲性状 |
调查的家庭个数 |
子女总人数 |
子女高度近视人数 |
|
男 |
女 |
|||
①双亲均正常 |
71 |
197 |
36 |
32 |
②一方正常,一方高度近视 |
9 |
26 |
6 |
8 |
③双方高度近视 |
4 |
12 |
4 |
7 |
总计 |
84 |
235 |
46 |
47 |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根据表中第①种婚配情况能判断高度近视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
B.双亲均患病的家庭中出现正常个体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
C.表中第①种婚配中正常与高度近视129∶68这个实际数值为何与理论假设有较大误差是由于实际调查的群体小或可能未按统计学的原理进行抽样调查 |
D.双亲均正常,家庭中双亲基因只有Aa×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