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1978—198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劳动投入和劳动生产率的指数变化(注:均以1978年为100)。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工农业年总产值基本相当,反映了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
B.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大于工业,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
D.劳动投入不断增长,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
孙中山曾称赞某国:“今竟一旦将牢不可破之专制国,一举而倾覆之,成立一共和国,与中作佳邻焉。”这个国家应该是()
A.俄国 | B.美国 | C.日本 | D.德国 |
某班学生在学习《巴黎公社》一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公社是当时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 |
B.公社的成立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 |
C.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
D.公社如果建立工农联盟就一定能够成功 |
《全球通史》中写道:“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哲学最终战胜了欧洲其他流派的社会主义学说,他那里程碑式的著作直到今天依然引来了各式各样的解释、批评以及修正。”关于文中“里程碑式的著作”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著作指的是《共产党宣言》 | B.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建立 |
C.指出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 D.促使欧洲工人阶级开始觉醒 |
北平和平解放的时间是()
A.1948年11月 | B.1949年1月 | C.1949年4月 | D.1949年10月 |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 C.三大战役的胜利 |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