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是遗传学实验常用的材料,一对果蝇每代可以繁殖出许多后代。回答下列问题:
Ι.果蝇中有一种突变型,其翅向两侧展开45°。利用这种突变型果蝇和纯合野生型果蝇做了下列杂交实验:
|
亲本 |
子代 |
组合一 |
突变型×野生型 |
突变型:野生型=1:1 |
组合二 |
突变型×突变型 |
突变型:野生型=2:1 |
若上述性状是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则由杂交组合二可知野生型为 性性
状,突变型的基因型为 。在组合二中子代中出现的特殊性状分离比的原因
是 ,请用遗传图解解释组合二的遗传过程(不要求写出配子)。
Ⅱ.在一批纯合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突变体(H),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某种原因恢复为正常翅,这些个体称为回复体。若是由于基因H又突变为h,称为真回复体;若是由于体内另一对基因RR突变为rr,从而抑制H基因的表达,称为假回复体,(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只有rr基因组合时才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请分析回答:
(1)毛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以及HHRr。
(2)现获得一批基因型相同的纯合果蝇回复体,让这批果蝇与 杂交,即可判断其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若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为假回复体,请利用这批果蝇及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设计杂交实验,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
①实验步骤(写出要点即可):
1.
2.
3.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若 ,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
现有A、B、C三瓶外观一样但没有标签的溶液,已知它们分属于质量浓度为0.1g/mL的蔗糖溶液、0.3g/mL的蔗糖溶液和0.1g/mL的葡萄糖溶液。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设计了两组实验。(注:图中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
实验Ⅰ同时将等量的A液和B液分别放入到装置中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左侧的液面升高;
实验Ⅱ将等量的B液和C液分别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液面发生了下列变化:先右高于左,后左高于右。
(1)本实验应用的原理是。
(2)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A是,B是。
(3)用紫色洋葱鳞片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方式的实验中,常选用溶液,观察指标主要有、及细胞大小。
(4)为了清晰地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若用不含色素的洋葱内表皮作实验材料,可采用的方法是。
(5)为探究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浓度,需要设计相关实验。请写出设计思路:。
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KIFⅡ)基因与绒山羊的羊绒质量密切相关。获得转KIFⅡ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的简单流程如图。
(1)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工具是,将KIFⅡ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的常用方法是____。
(2)在过程②中,用____处理将皮肤组织块分散成单个成纤维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将成纤维细胞置于5% CO2与95%空气的混合气体环境中,CO2的作用是。
(3)在过程③中,用处理以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得到的卵母细胞需要进行体外培养,目的是。卵(母)细胞在核移植前需要进行______处理。
(4)在胚胎移植前,通过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其生理基础是。进行胚胎移植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
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某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样本→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1)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处理。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条件下进行。
(2)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合适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如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从____环境中采集。
(3)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配制培养基,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的。
(4)经过梯度稀释后,要将样品均匀涂布在用于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在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染料是___,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否产生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某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碳循环平衡被破坏有关。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及能量流动模式图,图中A-E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一⑩表示相关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填字母)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它们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2)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____与的速率相同(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和。
(3)分解者除了(填生物类群名称)外,还有一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若要调查研究后者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4)若图中部分数字序号表示能量流动,则次级消费者粪便里的能量应该归入(填“②”或“③”)。
某种植物叶片的形状由多对基因控制。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圆形叶个体与另一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例为圆形叶:条形叶=13:3。就此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观点一: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
观点二:该性状有受三对基因控制的可能性。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可依次用A与a、B与b、D与d来表示相关基因):
(1)观点一的同学认为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和,子代条形叶的基因型是,叶片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定律。
(2)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等位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和(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