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地 区 |
① |
② |
③ |
④ |
年平均气温(℃) |
8.1 |
23.5 |
2.6 |
18.3 |
≥lO℃积温(℃) |
3900 |
8200 |
2800 |
6500 |
年降水量(mm) |
62l |
1980 |
538 |
1350 |
表中①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农作物是
A.针阔混交林,春小麦 | B.落叶阔叶林,棉花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 | D.针叶林,甜菜 |
四地河流水文特征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水位变化最小 | B.②地含沙量最大 | C.③地冰期最长 | D.④地汛期最长 |
关于四地所在地区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③铁矿资源丰富 | B.②、④煤炭资源丰富 |
C.①、④有色金属矿丰富 | D.①、③石油资源丰富 |
图1是某城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2—3题。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 B.人口死亡率低 |
C.大量人口迁入 | D.原有人口基数小 |
该城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A.传统型 | B.原始型 |
C.过渡型 | D.现代型 |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9~11题。观测者从图Ⅰ中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测到图Ⅱ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A.甲 | B.丁 |
C.丙 | D.乙 |
从a到b的箭头方向是
A.向东 | B.向西 |
C.先西南后西北 | D.先东南后东 |
此时与a点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是
A.45°W向西到180° |
B.45°E向西到180° |
C.0°向西到180° |
D.135°W向西到180° |
读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判断8题。
图中所示季节相同的是
A.甲乙 | B.甲丁 | C.丙丁 | D.乙丁 |
晚唐诗人胡粉在《庐山桑落洲》中写道:“……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河流都会发生诗中所描述的现象; |
B.“新住处”位于河流右岸,“古岸”位于河流左岸; |
C.地球自转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
D.南半球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