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治开始资产阶级化![]() |
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
1953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是性质相反的两种政策 |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 D.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
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村民在曾经推动了中国农村重大变革的“分 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上摁下手印。现在,他们却把分到自家的田地又租出去,成了土地集中流转、发展合作经济的积极倡导者,还说“发展规模经营、实现产业联合是大势所趋。”可见小岗村将土地重新集中,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的这一做法
①就是把个体经济转变为集体经济②是对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变革
③是由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④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右图是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
A.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实行 |
C.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
D.农村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 |
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A.当时中国出现了“大跃进”倾向 | 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
C.到 1958 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 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能够反映自然经济状态下
①乡野风景的恬适闲静②乡村民风的古朴醇厚
③重视农业的观念④追求享乐、不劳而获的思想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