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的化工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
| C.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 D.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 |
罗斯福新政期间,联邦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对一些原先不介入的经济与政治事务负起责任;为穷人和失业者提供一些援助、保护工会的权利、稳定银行和金融体系、修建低价住宅、补贴农业等。这些举措
| A.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
| B.成功化解了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问题 |
| C.根除了空前的经济危机 |
| D.通过计划指令调节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红旗取代了三色旗。74年后,这一幕又重演了一次。有所不同的是,带有镰刀和锤子图案的红旗徐徐下降,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冉冉升上克里姆林宫。这反映了俄国人民
| A.对十月革命的彻底否定 | B.追求民主政治与民生幸福 |
| C.对传统政治体制的认同 | D.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制度 |
列宁说:“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他认为 1921 年的主要环节是实行有秩序的退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 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 B.允许自由贸易 |
|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 D.推广玉米种植 |
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 |
| B.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 |
| C.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 |
| 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 |
对下表中数据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
1936—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比重表(各时期各国总计=100)
| 年份 |
香港 |
日本及台湾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苏联 |
其他 |
| 1936 |
1.9 |
16.6 |
19.6 |
11.7 |
15.9 |
1.9 |
0.1 |
32.3 |
| 1947 |
1.8 |
1.7 |
50.1 |
6.9 |
/ |
1.2 |
0.3 |
38.0 |
(说明:1936年台湾出入口贸易包括于日本以内,1947年,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
A.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西欧的衰落
B.德、日的投降;中美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
C.西欧的衰落;苏联的崛起
D.德、日的投降;国共内战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