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四季接受全面教育 | B.符合统治阶级注重封建伦理的需要 |
| C.提倡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 D.渗透人文主义思想 |
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
| A.西方科技的传播 | B.重商思潮的影响 |
|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 D.改良思想的推动 |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
| B.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
|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
| D.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首要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
| B.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
| C.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 |
|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材料中“转瞬即逝”的主要原因是( )。
| A.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
| 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 C.中国近代工业自身弱小 |
| D.政府改变了发展经济的政策 |
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但是发展较快的主要是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这意味着( )。
①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十分薄弱
③民国初年的工业发展无足轻重
④中国工业的发展缺乏技术和资金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