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常造成重大影响,例如城市化的进程便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专家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图。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
②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
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
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进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依据该模式推论,某都市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2000年时都市化程度90 %,下水道普及率80%;则2000年的径流量约为1970年时的多少倍

A.1 B.2
C.3 D.4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表(表中①、②、③、④代表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东北低产区和南方高产区等我国四类商品粮基地),回答下列问题。

商品粮基地类型




占全国四类商品粮基地的比重(%)
耕地面积
40.17
6.82
23.43
29.58
农业人口
19.91
4.7
28.5
46.89
粮食商品率
35.2
27.2
19.6
29.0
积温(°C)
2500~3400
2000~4500
4200~4500
4500~8000
年降水量(mm)
400~500
<250
850~1000
1000~1900


关于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我国各类商品粮基地的排列正确的是()

A.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南方高产区
B.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南方高产区
C.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
D.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

关于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是我国冬小麦、大豆、高粱、玉米等重要产区
②地以种植青稞为主
③地光照强,但灌溉水源不足
④地水热条件好,单产高,一年两熟到三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流域(  )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下图为“某河流水利工程建设前、后遥感影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

A.大坝上游河道变宽,通航条件改善
B.大坝下游水位升高,淹没水中沙洲
C.河流支流数量增加,流域面积增大
D.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两岸植被减少

该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A.大坝拦截泥沙,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
B.水库调节径流,有效防治上游洪涝灾害
C.实现水能开发,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D.提供灌溉用水,避免干旱现象的发生

读某沿海湿地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是

A.防风固沙 B.维持生物多样性
C.调蓄洪水 D.增加海洋渔业资源

保护该类湿地的有效措施是

A.建立保护区 B.实施退田还湖
C.排水开垦 D.发展滩涂养殖

读下面我国某地区及其该地区近三十年来该地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数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图中河流的影响()

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B.河流汛期缩短
C.河流流域面积增大 D.河流含沙量减小

7.为更加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B.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立体农业
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D.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