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桦按36.题图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她保持电源电压不变,通过调节电阻箱先后6次改变A、B间的电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1所示。
| 实验次数 |
I/A |
A、B间电阻值R/Ω |
| 1 |
0.80 |
5 |
| 2 |
0.60 |
10 |
| 3 |
0.48 |
15 |
| 4 |
0.40 |
20 |
| 5 |
0.34 |
25 |
| 6 |
0.30 |
30 |
表1
(1)小桦分析表1中数据发现总结不出电流跟电阻的定量关系,你认为其原因是: ;
(2)小桦认真思考后发现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并采取了正确的实验操作。你认为小桦每次改变电阻后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
(3)正确操作实验后,小桦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2中,请分析表2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探究结论? 。
表2
| 电流I/A |
1.20 |
0.60 |
0.40 |
0.30 |
0.24 |
0.20 |
| 电阻R/Ω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1)在验证欧姆定律实验中,所连接的电路如甲图所示,当E、F间接入的电阻Ro保持不变时,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读出三组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可探究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比。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再依次将E、F间的电阻Ro换成定值电阻R1、R2,且R2> R1> Ro,要使E、F间的电压表示数保持U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 (选填“A”、“B”)端移动,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时,将E、F间的电阻换成一只额定电压是“3.8V”的小灯泡。在乙图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选填“A”、“B”)端移动时,灯泡L逐渐变亮,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变大,电流表的示数逐渐(选填“变大”、“变小”),通过比较还发现。在灯泡逐渐变亮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在增大,造成这一比值增大的原因是。当小灯泡两端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小灯泡的电功率为W。最后归纳时,老师告诉同学们,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它并联在电路中时,只有极小的电流通过电压表,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就是用上述方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假如考虑了电流通过电压表的影响。你们测量的小灯泡额定功率比小灯泡真实的额定功率(选填“偏大”、 “偏小”、“相等”)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为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 反射面材料 |
大理石 |
玻璃板 |
木板 |
棉布 |
毛巾 |
海绵 |
| 反射声音的强弱 |
最强 |
强 |
强 |
较强 |
弱 |
几乎听不到 |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
(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时
(写出一条即可).
(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有三个阻值不同的完好电阻
、
和
,小华想利用图-1电路测量
的阻值.
(1)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
(2)根据图-1,用笔画线替代导线,将图-2实物图连接完整.
图-1图-2
(3)正确连接实物电路图后,开关S闭合前应将滑片P置于;
闭合开关S后,小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且不变.经过检查各元件连接正确,故障应是滑动变阻器(选填“断路”或“短路”).
(4)为使
的测量结果准确,需要获得多组
两端电压值及通过
的电流值.在不改变电源的情况下,小华利用
、
替代滑动变阻器获得了四组数据,如下表.她的具体做法是.
(5)被测电阻
的阻值为
.
按要求完成填空.
(1)图-1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2)图-2所示,读取液体体积时,正确的实视线方向是(填写相应字母).
(3)图-3所示,该实验能探究出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是.
(4)图-4所示,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比较小球推动木块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
图-1图-2图-3图-4
问题解决—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小雨用如图滑轮组将一个重物A提起,他想知道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现在他身边除了重物A、两个相同的滑轮、细绳外,还有3只相同的小桶和若干相同的小铁钉。
(1)请你推导出测量此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数学表达式(不计绳重和摩擦);
(2) 请你说明测量步骤(请配图说明,图画在方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