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有利于

A.经济危机的缓和 B.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直到现在,日本国内部分历史学者仍然这样审视甲午中日战争,其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朝鲜战争乃义战”。此种观点的本质是()

A.战争有助于中国开化 B.认为此役非为国家利益乃为文明冲突
C.认定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突 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

1909年,意大利诗人马利内蒂说:“我们赞美进取性的运动、焦虑不安的失眠、奔跑的步伐、翻跟头、打耳光和挥拳头。文学传统等同于精神枷锁,欣赏一幅古典绘画,无异于把我们的情感灌注进一具棺材。”在此,他描述的艺术流派可能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后期有人这样说道:袁世凯其人,虽然在民国史上已经臭名昭著,但袁世凯其“头”(“袁大头”银元),以成色地道,声望日增,仍受老百姓欢迎。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出()

A.国民政府晚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中国普通民众觉悟低下 D.国人对袁世凯的客观评价

中世纪,欧洲学校教育混乱而重复,各种年龄的年轻人与一位教师坐在一起;14世纪后逐渐出现了按年龄和程度分班级,每班有不同的教师,学生定期升级,并增加了希腊文的学习。”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人文主义的复兴 B.罗马法的重生
C.城邦民主政治的复活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列宁在论及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指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这里的“根本改变”是指()

A.借鉴资本主义某些因素摆脱危机 B.利用货币、商品关系来恢复经济
C.工农业全面推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变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生产资料私有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