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17世纪40年代英国内战的矛盾双方是
| A.英格兰与苏格兰 | B.新贵族与旧贵族 | C.议会与王权 | D.农民与国王 |
风闻言事,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也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在古代成为监察官员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②重职能轻证据
③凸显出古代在监察方面法治的缺失
④与现代检举制度不谋而合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民主”一词,可谓历史悠久,《书·多方》:“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昌遂据江夏,造妖言云:‘当有圣人出为民主。’”上述材料体现了
| A.我国古代已具备朴素的民主意识 | B.反专制思想的历史渊源 |
| C.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意识 | D.初具民主宪政体制特点 |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
| C.废中正,行科举 | D.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下列是原始史料的是
| A.孟子,名轲,邹人 |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C.民贵君轻 | D.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 |
“夏朝建立,虽然专制的世袭取代民主的禅让,但禹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初步建立了军队、监狱等国家暴力机器,这一切,为后来政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上述材料肯定禹的贡献主要采用的评价史观是
| A.整体史观 | B.近代化史观 |
| C.阶级史观 | D.文明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