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21%之间。这说明 ( )
A.我国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公; | B.按生产要素分配得到充分体现; |
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 | D.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 |
国家决定到2010年底约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其中1.8万亿元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建设,这体现了
A.国企利润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B.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证 |
C.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 D.财政支出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 |
从理论上讲,市场能够实现优胜劣汰,但在我国却常常有相反现象,优不胜、劣不汰,“李鬼”常常打败“李逵”。解决“李鬼”打败“李逵”的问题,应该
①限制市场的作用,强化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②强化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
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④健全市场体系,使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某三口之家2011年5月收入共9028元。父亲在国有企业工作,工资收入2100元;母亲在集体企业工作,工资收入1900元;儿子在外资企业做会计工作,工资收入3300元,此外还有股票收入1200元,政府公债收入528元。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我国现阶段采取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B.父亲和母亲都是根据按劳分配方式取得收入 |
C.儿子根据生产要素贡献的大小取得收入 |
D.儿子取得收入的分配方式在我国占主体地位 |
“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 B.正确处理好国家与个人的关系 |
C.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D.正确处理好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
在一年一度的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四川省质监局在成都市废弃物卫生处理场集中销毁一批价值60余万元的假冒伪劣产品。.材料中对假冒伪劣事件的处理体现出
①是国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②反映市场具有自发性
③是国家直接进行宏观调控④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