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乡村有很多柿子园。每到秋季采摘时,果农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每年秋去冬来,喜鹊们都在树上筑巢过冬,春天来了也不急于飞走,把柿子树上的害虫捕捉得干干净净,从而保证了柿子的丰收。这一事例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B.人们能够改造和利用客观规律;
C.正确意识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 D.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现象,但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从二者的共同点看,都是由________造成的

A.价值与价格的背离 B.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
C.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D.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流通速度不一致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因此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规定的
②纸币的面值(1元、10元、50元、100元)是由国家规定的
③每种面值纸币各发行多少是国家规定的
④每种面值纸币的购买力是国家规定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1.8万亿元 B.2.2万亿元 C.2万亿元 D.2.4万亿元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小明的父亲领取了4000元工资后,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1000元,实际支付800元。在这里,4000元、1000元、800元分别执行的职能是

A.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B.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D.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