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几个小实验,结果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色素提取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或 出现黑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 |
B.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从某植物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浴加热脱色,用碘液 处理后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叶绿体。 |
C.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时,可看到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向光集中移动,当光 照过强时叶绿体会以较小的侧面朝向光源。 |
D.在天气晴朗的一天的上午10时左右,用钻有直径为lcm左右的小孔的锡铂纸将田间一株植物的叶片夹住,下午2时左右取下这片叶,用酒精浴加热脱色,用碘液处 理,小孔处照光的部位成蓝色,而被锡铂纸遮住的部分则呈乳白色。 |
植物体内形成ATP的过程有()
(1)光反应(2)暗反应(3)有氧呼吸的过程(4)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5)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6)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
A.(2)(4)(6) | B.(1)(3)(6) | C.(4)(5)(6) | D.(2)(3)(4)(6) |
用肠液、胰液处理果蝇唾液腺的巨大染色体,得到连续的极细长的纤丝,此纤丝可能是()
A.多肽链 | B.染色质丝 | C.染色单体 | D.DNA分子 |
图所示酶、激素、蛋白质三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
B.能产生1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
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
D.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
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 B.无色→浅蓝色→棕色 |
C.砖红色→浅蓝色→棕色 | D.棕色→绿色→无色 |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与鉴定才能知道。下列检测与鉴定方法中错误的是 ( )
A.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 |
B.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 |
C.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
D.做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检测转基因生物是否具有抗性以及抗性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