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
【预 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Cr Al Cu ②Al Cr Cu ③Al Cu Cr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 方案 |
![]() |
![]() |
![]() |
实验 现象 |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 |
▲ |
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
结论 |
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慢。 |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
▲ [ |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 ▲ |
【回答问题】
(1)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 。
(2)实验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小东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 ▲ 。
(4)小清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 ▲ 。
用化学用语表示:
(1)钡元素;(2)2个氢原子;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4)3个亚铁离子;
(5)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后,对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提出实验改进: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操作为:
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b端通入氮气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___,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另一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对“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假设]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设计实验]
(1)小雨同学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他认为,若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2)小涛同学认为小雨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小涛同学用紫色石蕊试液将白色滤纸染成紫色,干燥后做成三朵紫色的小花,然后按下列图示进行实验,在(I)、(Ⅱ)、(Ⅲ)中分别观察到变色和不变色的两种现象。
小涛同学认为,若(填序号)中的紫色小花变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交流反思]小明同学对小涛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三位同学讨论后补充了一个实验,使探究活动获得了成功,你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是(简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1)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①目前,很多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原因之一是;
A.人的呼吸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太阳能的利用
②把a、b、c、d产生的原因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人大气中
C.一氧化碳进入室内D.冰箱制冷剂氟利昂等排人大气中
a.形成酸雨;b.产生“温室效应”;c.破坏臭氧层;d.使人中毒。
(2)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①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②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③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
用符号表示或说出符号、数字的意义。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2)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
(3)食品干燥剂生石灰是;
(4)Fe2+ 中2的含义;
(5)CO2中2的含义。
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每空2分,共10分)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若用B装置作发生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3)若用大理石和浓度较大的盐酸制取CO2时,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娟娟同学在B装置后连续接了两个F装置再连接E进行收集,她第一个F装置的作用是她第二个F装置应该注入足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