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二甲醚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轻微的醚香味,其燃烧热为1455 kJ/mol;工业上用合成气(CO、H2)直接或间接制取二甲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二甲醚分子中只含有极性键 |
| B.二甲醚为不可再生能源 |
| C.以二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燃料电池。该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CH3 - 12e- + 12OH- = 2CO2 + 8H2O |
| D.二甲醚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H3OCH3(g) + 3O2(g) = 2CO2(g) + 3H2O(g);△H =" -" 1455 kJ/mol |
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回收废弃塑料制成燃油替代汽油、柴油,可减轻环境污染和节约化石能源 |
| B.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做路灯 |
| C.黑色金属材料通常包括铁、铬、锰以及它们的合金,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金属材料 |
| D.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配方为“一硫二硝三木炭”,共中的硝是指硝酸 |
向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CO2气体,溶液中CO32-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O2物质的量的关系图如下。下列关于图中a、b两点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b溶液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体积相同 |
| B.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与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
| C.a、b两溶液都满足:c(Na+)+c(H+)=c(HCO3-)+2c(CO32-) +c(OH-) |
| D.将a、b两点混合后溶液满足:c(OH-)=c(H+)+c(HCO3-)+2c(H2CO3)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中有Na+,无K+ |
| B |
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pH计测两溶液的pH |
前者的pH小于后者 |
H2SO3酸性强于H2CO3 |
| C |
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 |
未出现血红色 |
铝热剂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铁的氧化物 |
| D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几滴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
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X同主族,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Y与W核外电子数相差6,Z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W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递增 |
| B.X、Z、W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 |
| C.X、W分别与Y形成化合物在常温下均为气态 |
| D.Z、W分别与Y形成的化合物均可作为耐高温材料 |
根据下图所给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为b kJ/mol |
| B.2C(s) + O2(g)=2CO(g) △H=-2(b-a) kJ/mol |
| C.2CO2(s)=2CO(g)+O2(g) △H=+a kJ/mol |
| D.C(s) + O2(g)=CO2(g) △H<-b kJ/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