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据19世纪晚期出版的《瀛儒杂志》记载“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潜移,上下无别,而沪上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也。”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   )
①平等思想的传播      ②通商口岸的开设 
③民主政权的建立       ④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 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
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 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B.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年代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