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溴被称为海洋元素,向盐卤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溴:Cl2 + 2NaBr =" 2NaCl" + Br2,该反应被氧化的元素为 ▲ (写元素符号);若上述反应制得16g Br2 ,则转移的电子数目是 ▲ 个。
Ⅱ请按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小明运用化学实验证明了久置于空气中的亚硫酸钠已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亚硫酸钠变质的原因 ▲ 。
(2)FeSO4溶液用稀H2SO4酸化,放置一段时间后略显黄色,写出变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 ;然后向其中滴加KI-淀粉溶液变蓝色,写出变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 _。
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图,其中烃基R为饱和烃基)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
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B.分子中有三个苯环 |
C.1mol维生素P可以和4molNaOH反应 |
D.维生素P与溴水反应时1mol维生素P可以消耗6molBr2 |
【 化学一有机化学基础 】
下面以对甲酚作为起始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化合物某有机物G(化学式为C18H12O2NBr)。其进一步水解即得一种有机酸H(R-CNR-COOH)。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中两种含氧官能团的名称:和;
(2)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苯的衍生物,且苯环上的一取代产物只有一种;②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
(3)D→E的反应中还能生成NaCl,则X的化学式为。
(4)A→B的反应类型为;F→G的反应类型为;
(5)H的结构简式。
(6)E经过水解后的产物可通过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写出该缩聚反应的方程式。
(7)以对甲酚和乙醇为原料合成,合成路线如下:
写出I和J的结构简式I___________________ 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化学一物质结构与性质 】
(1)已知X、Y、Z为同一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其原子的部分电离能(kJ/mol)如下表所示:
X |
Y |
Z |
|
I1 |
496 |
738 |
577 |
I2 |
4562 |
1451 |
1817 |
I3 |
6912 |
7733 |
2754 |
I4 |
9540 |
10540 |
11578 |
①三种元素电负性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Y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 Y的第一电离能大于Z的第一电离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③X晶体采用下列_________(填字母) 堆积方式。
A B C D
(2)N第一电离能也反常,导致它的一些性质也出现反常。已知N—N、N=N、N≡N键能之比为1.00:2.17:4.90,而C—C、C=C、C≡C键能之比为1.00:1.77:2.34,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N2O的等电子体为:①分子______________,②阴离子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N2O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确定NO2的分子构型为: ________________。
(4)已知铜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如硫酸铜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请在图中标出水合铜离子中的配位键.
【化学一化学与技术】
氮的化合物及相关工业的生产路线如下图所示:
(1)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循环利用的物质y为__________________。
(2)产品的俗称是______________;副产品的俗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x为亮红色的单质,请写出硝酸与x反应生成NO 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4)向装有CaSO4悬浊液的沉淀池中先通氨气,再通CO2的原因是。
(I)阅读下面信息,推断元素,按要求回答问题:
信息 |
问题 |
①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最内层电子数 |
⑴仅针对信息①,X一定不是 A.氢 B.碳C.氧 D.硫 |
②一定条件下,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均能与足量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有两种能溶于稀硫酸,三种能溶于浓NaOH,氧化物的相对式量都大于26 |
⑵这四种元素含有铝元素吗? 。 |
③上述四中元素的单质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盐 酸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 量的烧碱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 |
⑶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
④在W的最价氧化对应的水化合的含氧酸钠盐溶液中,加过量的盐酸能生成白色沉淀。 |
⑷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
⑤X与W同主族 |
⑸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 |
(II)已探明我国锰矿储量占世界第三位,但富矿仅占6.4%,每年尚需进口大量锰矿石。有人设计了把我国的贫菱锰矿(MnCO3含量较低)转化为高品位“菱锰矿砂”(MnCO3含量高)的绿色工艺。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焙烧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NH4)2SO4+MnCO3MnSO4+2NH3↑+CO2↑+H2O。
(1)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H4)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物料平衡角度看,理论上生产过程中_________(填“需要”或者“不需要”)添加(NH4)2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