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持人体内电解质平衡,人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
| A.Na+ | B.Ca2+ | C.Mg2+ | D.Fe3+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 A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 |
| B |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
有白色沉淀出现 |
AgCl比AgI更难溶 |
| C |
Al箔插入稀HNO3中 |
无现象 |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 D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色 |
浓氨水呈碱性 |
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32-、Na+、SO42-、Al3+。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一定有Cl- | B.一定有SO42- | C.一定没有Al3+ | D.一定没有CO32- |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操作和现象:向装有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 ,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结论: 分解成了![]() |
B.操作和现象: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 ,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 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结论: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
C.操作和现象: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 ,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 溶液,紫红色褪去。结论: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
D.操作和现象:向饱和 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结论:析出了![]() |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
|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
|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物气体,在空气中都能温室存在 |
|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显红色 |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 通入 溶液中 |
B. 通入 溶液中 |
C. 通入 溶液中 |
D. 通入已酸化的 溶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