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图表示的时间是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 纬线上,图中B、C、D三地白昼最长的是 。
(2)此时北极圈内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半球正值 季。
(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与赤道相同的纬线是 。
(4)此时,D点所在地方时为 。E点地方时为 。
(5)这一天,B地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
(6)某物体从A点向正南作水平运动,先是向 (东、西)偏,后向 (东、西)偏。
(7)DB线正处于 (晨、昏)线上。A点的昼长为 小时,A点的日出时间是 时。
(8)A在B的 方向,D在B 的 方向。
该图中L1、L2为晨昏线,α、β为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若甲图中L1为晨线,则A点地方时为。若甲图中L1为晨线,α≠0,则阳光直射(南半球或北半球)。若甲图中L1为晨线,α=20°,A点位于东八区中央经线上,则太阳直射点位置是、
。
⑵若乙图中β=0°,则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⑶若甲、乙两图均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则α=,L1是线。
⑷若乙图中L2为昏线,β=22°,则下列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是。
(多项选择,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可得分)
A.地中海地区盛行西风,温和多雨 |
B.我国三江平原进入休耕期 |
C.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进入收获期 |
D.江淮地区进入梅雨期 |
E.亚欧大陆受低压控制
F.我国东北的河流进入第一次汛期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B、D位置上分别用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
(2)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ABC
DE
(3)图中甲、乙、丙代表的环流名称:
甲乙丙
(4)全球共有个气压带和个风带。
读下图“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季,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高、低)气压,
它割断了__________气压带。
(2)这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环流,称为__________环流,在东亚形成这种环流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A的风向为________风,该季风的性质是
C的风向为________风。C季风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8分)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
(1)给图1中线条画上箭头表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2分)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__方向运动(垂直、水平)
→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 → 大气__________方向运动(垂直、水平)→ 热力环流。
(2)若图2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等压面的变化。(2分)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向弯曲(上、下),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____向弯曲(上、下)。
读“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四区的中央经线是。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
(2)纽约所在的时区是,伦敦所在的时区是,两地的时差是词小时。
(3)若伦敦时间是2时,则北京时间是。
(4)图中华盛顿位于半球(东、西),莫斯科位于半球(东、西)。
(5)北京的时刻比莫斯科(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