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A.《诗经》 | B.《离骚》 | C.《窦娥冤》 | D.《儒林外史》 |
源自印度的佛教,教义内容广泛,主要包括大乘、小乘两大教派。当佛教传入中国,且经过“佛教中国化”之后,中国社会普遍流行的是大乘教义。对于这个现象,以下解释何者较为合理?
A.印度佛教里大乘的势力较大,影响所及,使中国也接受大乘佛教 |
B.大乘佛教流传于印度上层社会,传入中国后,才为中国君主接受 |
C.小乘佛教讲求渡化个人,而大乘强调忠君,所以受中国君主欢迎 |
D.大乘佛教的主张与中国士人理念较相合,所以中国选择大乘义理 |
在下列配对中,那一组与黄帝内经──天工开物属于同类?
A.世说新语──本草纲目 |
B.海国图志──喻世明言 |
C.几何原本──颜氏家训 |
D.新修本草──营造法式 |
数学史学者说:「其所撰注,崇尚理证,务求明晰,未尝拘泥古法。中国算学得由经验的公式,为合理的研究,其人之功为多。」其人应是
A.刘徽 | B.沈括 | C.秦九韶 | D.徐光启 |
生病去看中医师,都要把手伸在医师面前,医师根据脉象来谈病情。这是中医师诊断病情的重要方法,也是一大特色,关于「切脉」的历史,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①切脉起源于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因为有了奠定中医脉学基础的这一本书,后人才有所循
②切脉之法古已有之,有关的方法和理论,散见于各种典籍,王叔和加以总结,撰成脉经③王叔和的脉经对于五脏六腑的病症和各种脉象间的关系,都有探讨,并作了分类
④自古以来,高明的医师单凭脉象就知道病情,唐代孙思邈以来的着名医家,无不如此
⑤自古以来,中医诊病并不把切脉当作测知疾病的唯一方法,而是主张通过望、闻、问、切进行全面诊断
A.①④⑤ | B.②③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有一位文人记载了从海商那里听到的见闻:「在大海上行船,如何辨识地理方位非常重要。水手们辨识方位,白天靠太阳,晚上靠星星,在看不到星辰的阴天则可以利用指南针。」这位文人最早应是那个时代的人?
A.唐代 | B.五代十国 | C.宋代 | D.元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