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
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 | B.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
C.不易产生明君贤臣 | 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 |
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
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四世纪的《鬼谷子》有这样的记载:“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这一记载表明,司南在当时已被应用到
A.寻找矿石 | B.长途旅行 | C.观察风水 | D.水上航行 |
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霎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