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不符的是
A.思想的觉醒是革命成功的前提 |
B.从长远看任何局部变革都不能取得彻底胜利 |
C.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 |
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
某思想家主张:“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故去蔽与害而明复,匪自外得也。”该思想家可能是
A.孟子 | B.董仲舒 | C.王阳明 | D.顾炎武 |
《唐律疏义》曰:“依令,斛斗秤度等,所司每年量校,印署充用。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据此可知当时
A.限制经营场所 | B.奉行“重农抑商” |
C.商业空前繁荣 | D.重视监管商业 |
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中央集权制 |
漫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某些现象。下列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以谈判、协商解决国际贸易争端 |
B.WTO具有调节国际贸易争端的作用 |
C.降低关税是双方谈判的焦点 |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缩小 |
1972年,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表明
A.美国霸权丧失,寻求欧洲支持 | B.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
C.美国实力削弱,调整对欧政策 | D.两极格局结束,美国重视西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