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不符的是
| A.思想的觉醒是革命成功的前提 |
| B.从长远看任何局部变革都不能取得彻底胜利 |
| C.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 |
| 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
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见右图)。下列表述内容与该图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 A.“遗其体而求其用” |
| 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
| C.“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橹” |
|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纺织业日益衰落,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手工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部分手工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 B.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的崛起 |
| C.自然经济解体的必然结果 | D.西方对工业原料的需求扩大 |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竟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
|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
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 B.构成材料不同 |
| C.交通工具不同 | D.能源动力不同 |
下图是一副创作于1901年题为《资本的皇帝》的漫画,它是以当时的美孚石油公司创始人洛克菲勒为原型创作的。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 A.工厂制度的出现 |
| B.新型的工业领域出现垄断组织 |
| C.“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
|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