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问题是人们时下关心的社会热点,2010年 12月23日北京治堵新政正式颁布。将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单双号限行、三环以内等重点区域提升停车收费标准以及限购等。
对于即将出台的政策,北京市民议论纷纷。
声音一:这些政策大多还是短期政策,限行岂能常态化,要真正解决拥堵问题,任重而道远。
声音二:不能停留在“限”上,还应在出行方式优化和扩容上下工夫。比如,继续大力优先发展公交系统,让公交地铁的班次更加密集,乘坐的环境更加舒适,运营时间要延长。
声音三:国家鼓励购买却限制使用,板子主要打在购车或准备购车的普通工薪阶层的屁股上,而对庞大的公车拥有群体,几乎毫无触动。
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北京市民对拥堵问题、治堵措施的看法。
材料一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材料二“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8分
(2)当代中国应如何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009年10月16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将在山东省举行。“与全运同行,与健康为伴”,“我运动,我快乐”,“全民全心全运会,新风新貌新齐鲁”“抓住承办全运会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些宣传口号,抒发着九千万齐鲁儿女的热情与心愿。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主办全运会将给山东带来哪些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来,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岛屿问题上的纷争日趋激烈,2014 年3月,菲律宾船只强行突破中方海警船执法行动,向坐滩仁爱礁的菲方军舰补给物资。6月16日,越南船只冲撞中方作业区达 1547 次,并多次强行冲闯中方981钻井平台警戒区。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有关国家应尊重历史事实,停止无理纠缠。美国重返亚太,欲插手南海问题。4 月26日美国与菲律宾签署《强化防务合作协议》强调共同应对一系列挑战,分析称矛头直指中国。对此,中国外交部指出,中美在亚太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两国应该加强合作,同本地区的有关国家一道切实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这才是根本之道。中国坚持南海争议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
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和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我们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早在4月20日开始,中共中央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赴各地开展调研。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稿的意见和建议。
运用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