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白马非马”进行了三点论证:一是强调“马”、“白”、“白马”分别是动物、颜色和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二是强调“马”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只包括白马,有颜色区别,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三是强调,“马作为马”与“白马作为白马”不同,所以白马非马。这三点论证是
①唯心主义观点 ②唯物主义观点 ③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辩证法的观点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者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2012年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代表团再获佳绩,版权输出数量达2409项。中国展团以一种平等交流的心态向世界展示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中国参展团在本届书展的版权输出数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这说明()
A.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
B.我国已在国际竞争中牢牢把握了主动权 |
C.我国已经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
D.我国文化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
中国与非洲国家文化交往历史悠久,在中非文化交流的字典中,没有“排斥”“歧视”“居高临下”这一类词汇,因为我们是平等相待的朋友,是彼此尊重的兄弟。这体现了()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
C.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
一位外国朋友曾说“二十多年前我到过中国,那时人们的着装几乎是一个式样,颜色也比较单调。现在,一切都变了,各色时装随处可见,中国变得多姿多彩了”。中国文化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我国政府开放了文化市场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
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 D.网络媒体的高度发展 |
《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