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19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的共识。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此完成各题。推行低碳经济最主要是为了应对
A.臭氧层变薄 | B.全球变暖 | C.酸雨扩散 | D.地震频发 |
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相比,低碳经济倡导的是
①高效能源利用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禁止温室气体排放 ④追求绿色GDP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列叙述中运用到GIS技术的是()
A.农作物产量的估算 |
B.发生地质灾害时迅速及时了解受灾地区的灾害状况 |
C.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精确测量 |
D.交通路线、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 |
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完成下列问题。关于甲、乙两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生长期较长 | B.乙区域土地集中连片 |
C.甲区域机械化程度高 | D.乙区域矿产资源贫乏 |
丁省与丙省相比()
A.劳动力资源丰富 | B.陆地交通便捷 |
C.畜牧业比重大 | D.第二产业比重大 |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题要是( )
A.森林锐减 | B.土地沙漠化 | C.土地盐渍化 | D.物种灭绝 |
下图反映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C.甲和丁 | D.乙和丙 |
读下图世界某地区略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图所示地区的自然景观呈明显的()
A.从沿海向内陆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
B.由赤道到两极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
C.从山麓到山顶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
D.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
某生态学家到该地区进行生态考察,发现P地及其周边植被景观分布如上图所示,该景观的产生原因是( )
A.降水由P点向四周增多 |
B.地下水位由P点向四周降低 |
C.过度灌溉 |
D.过度放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