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作者在诗歌中将乡愁幻化成那四个意象?其丰富的内涵,你能一一阐明吗?
▲
▲ 全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是什么?
▲
▲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今南京)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②草合:草已长满。③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④别却:离开。本诗中寄托诗人殉国之志的一个意象是
A.孤云 | B.芦花 | C.燕子 | D.啼鹃 |
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惆怅。 |
B.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 |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无处栖身。 |
D.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天净沙•春(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释】① 帘栊: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像落花。甲诗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图;乙诗中画线句则展示了一幅的美丽画面。
【甲】《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与【乙】《天净沙•春》中“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阅读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池鹤》一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诗中描写池鹤外形气质之美的句子是
答: 请对“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两句作简要赏析。(2分)
答:说说尾联“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二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赏析诗歌《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或“空”字的妙处。
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第四句中的“偷”字别有情趣,请联系诗歌,简析这个字在表情达意上的妙处。(2分)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