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出版的由美国史学家海斯、穆恩、韦兰三人编写的《世界史》一书开篇以“白种人的负担”为题,认为自15世纪以来,欧洲各国就一点一点地把他们的文明传播到全世界。欧洲人“要引导千百万的陌生人走上欧洲文明和进步的道路,是一个负担,而且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下面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①这种“文明史观”带有种族优劣论色彩 ②这是典型的欧洲中心论
③近代“欧洲优势”是有史实支持的 ④这是典型的个人英雄史观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汉朝时期最基层的官吏要把(君主的)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乡亭市里高显处”。这种现象说明
A.汉代基层官吏也拥有很大权力 | B.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
C.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 | D.汉代乡亭治安状况太差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 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
C.仍然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 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
2009年12月9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列车时速高达394公里,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读下图(左),分析从1949年到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农田水利的兴修 |
C.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 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有利于西方思想的传播 |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
C.开启近代化生产模式 | D.引进了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 |